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清风摇月

冬青de原创芳草地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在“解决问题”中实现“问题的解决”  

2008-12-19 07:52:28|  分类: 教学论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 近日在泰安一中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“解决问题”专题研讨会,有幸聆听了各地教学专家和名师们的授课,受益非浅,感受颇多。在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,以期抛砖引玉。

一、课的设计理念紧扣新标,立意高远。

      不论是北京、上海老师们的课,还是山东各地老师的课,课的设计紧扣新的课程标准,注重问题解决过程环节的设计,着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,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,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,努力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。可以说,课的设计用心良苦,立意高远。

二、教学流程科学合理,达成共识。

     不论是人教版的教材还是青岛版的教材,不论是南方教师执教教,还是咱们北方教师执教,在教学流程设计上是有共性的。基本遵循:提供素材------进行探究-------展示交流--------整合提升。这种设计,符合教材的设计思路,有益学生的自主、合作能力的发挥,益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。这种设计能使教材和教学有机融合,水成一渠,为新课标的实现形成合力。南北教师有其共识。

三、确定探究的起点很重要。

       北京的赵老师和济南的秦老师执教的都是连乘应用题,而二者确定的学生探究起点是不同的。赵老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三张卡片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,虽然直观、形象,但起点稍高,学生思维难度大,不易完成,尤其是学困生(我以为)。秦老师确定的探究起点是三个条件可以怎样组合,组合后可以求得什么。我认为这个起点台阶较小,比较适合广大的学生进行探究,探究的难度小,速度快,效果好 。再说这也是典型的综合法解决问题的渗透。

        淄博的邹老师在教授《重叠问题》时,让学生自主探究重叠元素的表示方法(韦恩图),我认为,邹老师确定的探究起点也过高,致使探究过程费时、费力。若有所铺设,降低起点,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。

四、在“解决问题”中实现“问题的解决”。

     要解决一个问题,必须先得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、方法、突破口,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,预设问题的结果等等。总之一句话,解决问题要有一个过程。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课堂教学的焦点。它既是教师指导的焦点,又是学生参与的焦点。如何在师生有效的合作下处理好这个焦点,授课教师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。同是连乘应用问题,北京的赵老师利用学习卡片让学生“租船过河”;济南的秦老师利用条件组合让学生“立柱打桥”。策略不同,但都实现了由“此岸”到“彼岸”的目标,使学生熟练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方法。

    正是由于学生亲身参与了某个问题的解决过程,历经了思维的磨练,体验了成功的愉悦,对解决问题的策略、方法感受深刻,掌握扎实,所以在“解决问题”的过程中顺利实现“问题的解决”。正所谓“受之一鱼,且又授之一渔”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68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