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《卖火柴的小女孩儿》之反思(冬青)
2011-09-13 22:05:33| 分类:
教学反思
| 标签:
|举报
|字号大中小 订阅
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童话。文章以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,塑造了一个命运悲惨的穷苦小女孩的形象,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。该篇是第一单元教学的一篇重点文,不论是特定环境的描写,5次点燃火柴情景的自然衔接,贫穷与富裕的对比,还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,都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,很值得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借鉴和运用。对于语文教学由理解文本内容向学习文本表达亮丽转身的今天,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是学生学习文本表达优秀的例文。鉴于以上认识,在教学设计中,紧紧抓住“以读促学,以读导学,读中点拨”这个思想,从交流学生喜欢的段落入手,由浅层认识到引向深入;抓住5次点燃火柴情景的重点内容,引导学生把肤浅、零星的认识,进行整合,在学生领悟文本中心思想的前提下,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图、方法,感受表达之妙,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。
评论这张
转发至微博
转发至微博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