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下午,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冬季中长跑比赛。(三年级800米,四、五年级1500米)在进行四年级女子组比赛时发生了这样一幕:最后冲刺,一位女生拉了另一位女生的衣角。这一幕虽然发生在瞬间,但围观的同学都看得清清楚楚,并且还引发了一阵大呼小叫。我当时也非常气愤,恨不得上去扇她两个耳光。
我班的女运动员都气喘吁吁的回来了。我赶紧迎上去,祝贺的祝贺,安慰的安慰。她跑了个第三名,我却没有为她而感到高兴。
办了一件小事回来,我走进教室。发现她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,坐在那儿。也许早就把那不光彩的一幕给忘掉了。
“某某某,你出来一下。”我不能因为她是我班的班长,是个上课表现积极的学生放过了她不经意的错误。“赛场上,你怎么能拉人家一班的某某某?”提醒她所犯的错误。“我知道,你也想跑个好名次,为自己为班级争光。”肯定她的出发点是好的。“好名次,好成绩,要靠自己的拼搏,靠自己的努力,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去获得,而不是用违规的手段和方法去争取,这样不光彩。”说明错误所在。此时,她的眼里已饱含了泪水。她是个要强又懂事的孩子。“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,咱都要记住,一定要公平竞争,靠实力竞争,不能为名为利乱了方寸。”看着她疲惫的小脸上“下起了下雨”,我还能再说些什么?
错误可以出现,但不容等待。当学生出现错误时,教师一定要“趁热打铁”,帮助孩子找出错误,认识到错误的危害,及时改正,如同病恙,发现越早,治愈越好。错误———这个“恶魔”,一旦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“留宿过夜”,第二天我们就不易再找到它的影子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