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问题引发大思考
今天下午学习《桂林山水》一课。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里,我在思考:是以“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”还是以“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”作为问题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,纠结了好一会儿。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,这个问题具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性,也能紧扣课文的重点,但我感觉此问题比较肤浅且有较强的局限性,不能引发学生进行更为广阔的思考。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,这个问题虽然给人没边没棱不着边际的感觉,但能引发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,会得到多样性的回答,能为教师的教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,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。经过一番自我论证,最终把要问的问题定下来。
“王玉,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?”我开始了解情况,收集信息。
“我知道了桂林山水很美。”王玉答道。
“你能具体说说桂林的水和山美在哪里吗?”我想知道她是否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。
她停顿了一会儿,我看到有点难为情,于是提示:“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?”
在同桌的帮助下,总算坐下了。
“王晓彤,你读了课文都知道了些什么?”
......
有的说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,有的说桂林山水美如画,有的说桂林是个游玩的好去处,长大了一定去看看,有的说课文里有好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,我要把它好好记住......
如果提问: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?还会出现如此多样的回答吗?还会有这么多的收获同他人进行分享吗?
大问题引发大思考,大思考带来大分享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