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清风摇月

冬青de原创芳草地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80%的爱去哪儿了——读《少一些刻骨铭心的伤害》(冬青)  

2017-03-14 09:51:35|  分类: 教育感想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80%的爱去哪儿了——读《少一些刻骨铭心的伤害》

在《少一些刻骨铭心的伤害》一文中,孙老师提到这样一个调查材料:数年前有专家就问题“你爱自己的学生吗”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,结果90%的老师都回答“爱”。调查组又对这些老师教过的学生进行问答“你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”,回答“感受到了”的学生仅占10%。现在再进行类似的调查,我想情况也不会乐观到那里去。

为什么90%老师的付出,换来的只有10%的学生的回报,80%的爱去哪儿了?

80%的爱中有可能是“超重的爱”,学生并没有领老师的情。《教育,需要留白》一文中,孙老师就讲到这样一个例子。作为老师,不论你付出再多的爱,都无法替代亲情。相反,你对学生付出的越多,侵犯他人的私域就越多,学生表现就越抵触,爱到深处是伤害。所以,老师爱学生要掌握好一个“度”,以不越界进入学生的私域为准,私域之外是爱,私域之内是恨,学生面前老师千万别拿自己不当外人。

80%的爱中有可能是“过水的爱”,浓度淡,学生没有尝到甜。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真切的,不能有丝毫的“假货”,那怕是你的一个微笑,一句话语,都要发自真实的内心,让学生感到心头一热,找到幸福的感觉。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,甘甜的,唯有老师用真情培育起来的真心,对爱的觉知才会更加灵敏。

80%的爱中有可能是“变质的爱”,没有人喜欢吃霉味的点心。恨铁不成钢是我们教师普遍存在的情节,这种情节的存在,常常会导致老师的爱发生“变异”,变成一种挖苦、讽刺,一种打击、伤害。老师用心良苦,学生众叛亲离,爱于荒野哭泣。

因此,孙老师告诫我们说,“爱”和“会爱”是两码事。教师之爱,要溶进理智,沁入智慧,以对工作的责任感、使命感,对生命的敬畏,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为前提,爱之到位,又不越位,恰到好处,不至于浪费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37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